新乡放大招了,加快绿色发展意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又被点名! -亚博安卓

亚博安卓-亚博国际网站   |   亚博安卓-亚博国际网站 联系电话:0373-3553177  |  


新乡放大招了,加快绿色发展意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又被点名!

发布:天丰集团   浏览:4504次   发布时间:2016-02-26

qq截图2016031011391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构建低碳、循环、高效发展新模式,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绿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创新新乡、富裕新乡、文明新乡、绿色新乡总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当前,民经济发展已进入深度调整和换档调速期,发展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能过剩等现象将成为常态。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不优,转型发展任务艰巨。

     当前,制约我市加快绿色发展的关键症结在于:一是产业结构性污染严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较高;电力、水泥、化工、造纸、化纤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占比较大;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管理水平、专业化程度较低,易造成环境污染。二是产业布局性污染突出。位于上风向的采石、碎石、水泥、发电企业较多,对大气污染影响很大;卫河、共产主义渠上游造纸、化工、医药中间体等污(废)水排放量大的企业较多,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大;高污染行业企业分散,部分企业位于市区、城市周边或紧邻村庄。三是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很多。污水处理能力仍不能满足需求,市区污水管网体系不完善,垃圾处理设施不健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亟待建设。四是地形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新乡北部为南太行山,南部为悬河黄河,新乡市地处洼地,不利于空气的扩散对流,易聚集污染物形成雾霾天气。五是环境监管漏洞较多。污染企业超标排放,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批建不符、长期生产不验收,重污染企业应急预案不完善,“十五小土”企业屡禁不止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新乡的优势和潜力在生态,希望和出路在生态。加快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是谋求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培育经济持久动力源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我市山水优势,实现生态文明、产业升级的战略抉择;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福祉、造福子孙的迫切需要。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创新发展模式,健全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




二、加快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以“五大工程”为支撑,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积极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强化激励约束,建设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水平,建设绿色新乡。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循环经济示范效应明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体系初步建立,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体系。万元gdp能耗、排污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消费总量低于省控目标,pm2.5、pm10平均浓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70%以上,力争市域内河流水质达到四类标准。

  (三)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发展为本。以绿色促发展,向发展要绿色,围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绿色发展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互动双赢。

  2.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根据各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和生产力布局,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保护与发展格局。

  3.问题导向,强化支撑。研究梳理制约加快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欠缺、地形风向影响、监管不到位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强大持续的动力和保障。4.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着力抓好加快绿色发展五大工程

(一)产业结构优化工程


  1.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立足比较优势,结合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模式,走集聚集群发展道路,确定“4325”产业发展振兴工程,优化提升特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现代家居4大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支撑新乡发展;重点突破电池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和电子信息3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高地;大力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以及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7大工业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

  2.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严格水土保持,控制化肥、农药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重点在造纸、建材、化工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推行清洁化生产,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确保达标排放,力争最低排放;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高成长现代服务业,构建新型绿色产业新体系。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项目优先推荐列入省重点项目。招商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全市比重达到40%以上并逐年递增,新增招商项目必须100%符合环保要求。

  3.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对龙头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优先推荐上报。支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建设原料生产基地等。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4.严格资源环境准入。从产业政策指导、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安全审查、土地供给等方面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提高进入门槛。制定禁止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新增污染源。严禁新建产能过剩和“两高一资”项目,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新建能耗较高项目必须选用一级能效设备,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老企业扩大产能必须进行以新带老改造,实现增产减污,转型升级。对环境空气质量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地方,实施新建工业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倍量削减替代,促进增产减污。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安评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发放各类许可证,不得提供建设生产条件;严格实施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作为能评、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5.淘汰落后产能。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分区域明确污染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电力、冶炼、水泥、煤化工、耐火材料、碳素、铸(锻)造、造纸、印染、铅锌冶炼、发酵等重点行业全面开展污染产能排查,通过关停并转、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予以出清。根据国家、省安排的“去产能”任务,以及我市的环境容量,每年提出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实施方案。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和核准其相关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积极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鼓励重污染企业主动退出市场。到2020年,完成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



(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工程


 1.强化规划引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强化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区域开发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开展各类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凡制定或修改区域开发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宏观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及污染物排放总量。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环境功能区、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单元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环境承载能力,分区分类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

  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生态平衡的要求,统筹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统筹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科学划分空间开发格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南部沿黄地区以种植业、养殖业、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都市工业为主。中部地区以绿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积极推进大东区规划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促进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和集中;加大城镇污染防治,切实控制面源污染;加快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广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开发附加值。北部太行山地区以生态保护为主,加大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力度,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林业、中药材及林特产品加工业,鼓励发展健康、旅游、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适度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卫辉市、辉县市、凤泉区等位于城市上风向区域,要严格控制新建化工、水泥粉磨站(微粉站)、碎石等大气污染企业;卫辉市产业集聚区、新乡电源产业集聚区、凤泉专业园区、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要严格控制涉气企业的入驻;新乡县、获嘉县等地表水上游区域,要严格控制新建水污染严重的企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加快绿色发展新模式。

  3.规划建设专业园区。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规划设计一批化工、造纸、纺织等专业园区,按产业链规划功能区和专业区,形成设计科学合理、上下游产业紧密、专业功能充分发挥的空间布局。推动优质资源向专业园区集聚,力争五年内形成2-3家千亿园区。园区要围绕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目标,统一建设污水、中水回用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设置绿色围堰、城区绿色隔离带、绿色长廊、绿色中和区等绿色标志区,建立统一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的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园区规划布局企业,已设立专业园区的行业,原则上不得入驻其他园区。

  4.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制度,对生态红线区域实施分级管理,明确划定严禁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湿地等保护区内的环境敏感区域,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全面开展城市蓝线现状调查,城市规划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内应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新建项目一律不得违反城市蓝线管理要求。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土地开发利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留足河道、湖渠地带的管理和保护范围,非法挤占的应限期退出。积极推进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继续推进南水北调干渠等生态廊道、山区及平原沙荒营造林、城镇社区绿化美化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



(三)环境基础设施强化工程


     1.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紧紧抓住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两个对接链条,完善产业链图谱,大力招商,形成产业链接效应,打造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以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畜禽粪便等农林废弃物为重点,积极推广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能源资源产出率均提高20%以上,水资源产出率提高30%以上。

  2.形成循环型流通方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生产生活流通业布局,积极发展公铁联运,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仓储业利用效率和土地集约水平,建立以市区为中心的公共配送体系。建立逆向物流体系,形成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良好、管理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分散、难回收、价值低的再生资源回收。培育壮大市区北环、西环租赁业、旧货业发展。

  3.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建设绿色学校、社区,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推广节能节水产品、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循环文化创意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加大限制过度包装、淘汰白炽灯的力度,实现大型商超100%限塑。深入开展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市”建设,倡导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到2020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公共交通工具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25%以上,政府节能环保、再生利用产品采购率达到100%。

  4.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化循环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优化、集成共享。优先开发空闲、废弃、闲置土地,加强存量土地再利用,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力度,扩大城区公共绿化面积,大力推进已建公共建筑及居民住宅的节能改造,全面建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建设。到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6%以上,城市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比例98%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以上。

  5.健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基地,探索开展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建设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着力构建“互联网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及逆向回收体系。到2020年,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82%以上,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40%。


(四)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工程


  1.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紧紧抓住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两个对接链条,完善产业链图谱,大力招商,形成产业链接效应,打造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以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畜禽粪便等农林废弃物为重点,积极推广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能源资源产出率均提高20%以上,水资源产出率提高30%以上。

  2.形成循环型流通方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生产生活流通业布局,积极发展公铁联运,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仓储业利用效率和土地集约水平,建立以市区为中心的公共配送体系。建立逆向物流体系,形成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良好、管理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分散、难回收、价值低的再生资源回收。培育壮大市区北环、西环租赁业、旧货业发展。

  3.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建设绿色学校、社区,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推广节能节水产品、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循环文化创意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加大限制过度包装、淘汰白炽灯的力度,实现大型商超100%限塑。深入开展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市”建设,倡导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到2020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公共交通工具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25%以上,政府节能环保、再生利用产品采购率达到100%。

  4.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化循环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优化、集成共享。优先开发空闲、废弃、闲置土地,加强存量土地再利用,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力度,扩大城区公共绿化面积,大力推进已建公共建筑及居民住宅的节能改造,全面建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建设。到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6%以上,城市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比例98%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以上。

  5.健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基地,探索开展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建设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着力构建“互联网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及逆向回收体系。到2020年,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82%以上,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40%。



(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实施蓝天工程。全面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扬尘、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气体等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推进工业企业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和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治理,城市工程施工、道路交通等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小型燃煤锅炉关停与清洁能源替代、老旧锅炉提升改造,淘汰黄标车,持续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实施碧水工程。全面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多污染协同控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减轻结构性水污染问题。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率。重点推进河流周边企业清洁生产改造,确保达标排放。推进卫河和共产主义渠河道整治以及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等水污染源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达标。建立生态调水长效机制。到2020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5%。

  3.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全面实施生态养殖工程,鼓励现有规模养殖企业按照标准化要求,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推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区种养结合发展模式。对新上养殖企业严格实行“三同时”,提升建设标准。积极推广农田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普及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控制农药用量;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创建70个省级生态村。

  4.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以预防为主,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严格新增重金属污染产能项目环境准入,加强涉重金属企业环境监管、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监测,强化对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研究。

  5.实施最严厉环境监管。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环境监管,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排除环境污染隐患,全力保障环境安全。实行严格的环境状况预警机制和分级响应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使全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污染防治任务做到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任务、定奖惩;加强对涉气、涉水等重点排放行业企业集中治理;充分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停产关闭、行政拘留、司法处理等强力手段,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坚决采取新闻曝光、行政约谈、区域限批等措施。



四、强化加快绿色发展组织保障


    (一)加强工作领导。成立新乡市加快绿色发展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成立联席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等工作,办公室组成人员从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工信委、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农牧局等部门抽调。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专案,明确专人,实行专班,狠抓工作推进落实。建立和周边地市的工作联动推进机制。

  (二)健全工作机制。实行绿色发展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绿色发展责任体系,强化各级党政领导的主要责任、相关单位领导的直接责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绿色发展的担当意识。将五大工程的具体工作和任务每年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进度要求、责任单位、牵头领导,实施目标化、项目化管理。完善新闻发布、重大环境信息披露、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公开等制度,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三)完善工作考评。完善县级党政领导班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天丰 抖音扫一扫关注天丰
亚博安卓的版权所有 河南天丰绿色装配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新乡高新技术开发区新一街369-1号   邮编:453000      备案号: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