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颠覆世界的“建筑革命”,从今天下午发自新乡的《倡议》说起!
(图为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致辞)
今天,对中国建筑界,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刚刚,在河南新乡,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的50多位装配式建筑界及金属围护系统行业精英,共同发出了一份有关装配式建筑的行业倡议,一场“装配式建筑革命”正在蔓延!
当把“工地”搬到“工厂”,当“精钢”碰上“秦砖汉瓦”,影响的不只是住房者,还有建房者,还有人类世界持续了数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为什么选在新乡“发声”?
3月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
5月底,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正式获批;
两大国家级战略接连叠加新乡,“新乡智造”的牌子在全国一时风光无俩!
把握机遇、焕发新生的天丰绿色装配集团,正在朝着申报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制造名城 行业名企,最终促成了“2017 年度建筑金属围护系统专家年会”落地新乡!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金属屋面技术分会及围护系统分会会长吴耀华等50余名业界顶级专家学者牧野“论剑”,用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富远见的的眼光,从新乡向世界发出一份“绿色”倡议!
《倡议》说,旧发展模式导致生态环境负重前行,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成为影响人类生活幸福指数的短板……关乎自然生态、人居生态发展百年大计的建筑业……正面临一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巨大变革。《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上升为国家战略……
也许,还有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装配式建筑,但是,这种建筑“革命”却正在从专家学者的研究室、企业的工厂,快速走向人民大众!
在新乡新五街和金穗大道交叉口正在建设的“麦穗楼”,作为一座144米高的超级地标性建筑,它与郑州的“大玉米”隔河相望,建成后,它将成为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卓越代表!
何为“装配式建筑”?
天丰集团董事长李旭禄先生打了个比方,其实,就是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运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将柱、梁、墙、板、屋面甚至是整体卫生间、整体厨房等建筑构配件、部件,实现工厂化生产,再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搭积木”式的简捷化安装,快捷地完成建筑工程施工。
也许,从1997年创立的天丰,刚满“20岁”的企业迎来了开疆拓土的春天;
然而,对于依然在懵懂中居住的大多数民众来说,正在面临着什么新的境遇?
二、装配式:“未来已来”的建筑模式!
从这里得知,今后,我们全人类可能真的要居住在一个个“积木盒子”里!
这个“盒子”可以是路角的一个警亭,可以是新型农村里的一排排住房,还可以是像好莱坞大片里的高桥长廊、摩天大厦!
把房子“分解”,在工厂里一块一块地“生产”,然后运到现场,再一块一块地“拼接”成房!
很显然,这不是一句“玩笑话”!科学的、先进的,往往就是能引领潮流的!
李旭禄作为一位本土企业家,很有新乡“革故鼎新”的气魄,他举出一个例子:
2007年之前如果问在座喜欢什么手机,毫无疑问你会想到摩托罗拉、诺基亚。2007年诺基亚有很多新产品,不断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诺基亚的思维模式是:不同手机满足不同需求,这导致产品多样化。2007年出现了另一类手机,iphone。苹果手机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手机行业,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智能手机从此大行其道。今天大家知道手机行业里90%的利润被苹果手机一家占领。苹果进入手机行业并不是模仿、跟随诺基亚,甚至也不是做比诺基亚更牛的手机,而是重新定义了行业,改变了这个行业的规则。
采用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在生产线上出来的产品,误差能够精确到毫米。
天丰和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团队合作,联合开发了智能装配式集术结构建筑体系,采用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在生产线上出来的产品,误差能够精确到毫米。它改变了传统钢结构焊接、抛丸、喷漆工艺的生产制造过程,重新将生产定义为自动化、精密、数据化、快速的智能生产场景;改变传统建筑施工方式、施工管理方法,重新定义了装配式施工的场景。
所以,装配式建筑,不是一个“愣头青”,它是建筑科学的新发明,是“制造”到“智造”的典型代表!
例如,集术结构在焦作保和堂项目中的应用,原本需要二十天的生产制造过程仅仅用了两个小时,这样的创新,这样的改变,重新定义了行业和应用场景。
三、当“钢结构”碰上“秦砖汉瓦”,谁会赢?
装配式建筑,像风,起于青萍之末!
谁都不会想到,对于“衣食住行”这关乎百姓生产生活“四大要素”的“住”,国家会一个方案接一个方案地大力推进“改革”!
在参观天丰的装配式房屋现场,与会专家从墙体到地面,再到屋顶的太阳能设备,甚至是一个“精装修”的卫生间,都提出了很多看似“刁钻”的问题,但都被“见招拆招”!
看来,天丰已经练就了足够的底气,去迎接这个时代的“风口”!
只是,一些人还不理解,比如说,以钢结构为代表的装配式建筑,冷冰冰的金属,何以撑起一个个家庭的温暖?
据记者现场了解,与钢筋混凝土相比,钢结构建筑抗震性好、安全系数高,建设工期短、资金周转快,绿色环保,能减少约八成的建筑垃圾和六成的耗材。
钢结构建筑80%以上的材料可回收利用,形成钢材的战略资源储备,使城市成为一座隐形的钢铁矿山。农村砖混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又可增加上千万吨用钢。
以前,有人说中国的钢材卖出了“白菜的价格”,笔者认为,这是对“钢铁”这一极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的不公平“待遇”!
但是,在市场经济下,供需影响价格!
因此,我们才要更好地推进建筑行业“供给侧”改革!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中国钢需求将由7亿吨左右提高到8亿吨左右,促进钢铁需求与产能的平衡。
把钢铁变成可循环利用的资源,“藏在”建筑之中,当建筑“寿终正寝”时,钢铁可以回收,重新投入熔炉,变成我们或我们子孙所需要的新的物品!不像砖混结构的建筑,在“变老”之后被拆除时,只剩下一堆无法安放的瓦砾!
然而,若“钢结构”代表着未来,而从历史中走来的“秦砖汉瓦”,却该如何安放?
我们认为,一个是先进的建筑理念,包含满满的科技感;一个是民族的文化瑰宝,蕴藏着华夏的“家”的基因!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钢结构碰上秦砖汉瓦,我们期待着中华住宅文化的新的绽放,并给世界以精彩!
但是,我们又要问了,当装配式建筑走上历史舞台并成为主角之后,那些“泥瓦匠”怎么办?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 60后、70后为主的中老年农民工从事建筑行业高达29.5%,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重大幅下降,尚不及中老年农民工的一半。
众所周知,传统的建筑工地招工,需要工人能挑担、能搬砖就算基本合格,但这种方式对于钢结构建筑却行不通。
显然,从当前劳动力结构来看,依靠“低技术高密集的劳动力以及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然不合时宜,人口红利的终结也在倒逼建筑业尽快向工业化、标准化过渡,将传统意义的农民工转变成为新的产业工人。
作者熟读今天的这份《倡议书》总共涉及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条就是“坚守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倒是有了一份“返璞归真”的感觉,又时尚、有科学,还富有责任感!
第二条提到了“坚守品质发展,弘扬匠人精神”!
是啊,装配式建筑不仅不是“儿戏”,还是一门“艺术”,一门代表着未来居住文化的艺术,一门只有理工科精英才能玩得动、修得好的艺术!